一、電子制造行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是電子產品的消費大國和制造大國,在生產大量的電子消費品時,同樣消耗掉大量的電能。根據大型電子制造企業的電能消耗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大量使用的中央空調設備、照明設備、電機拖動設備等基本上電能的消耗占到總用電量的80%。能源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 車間、辦公大樓、倉庫等都安裝了中央空調系統,占到了整體耗能的25%以上。中央空調機組是以滿足使用場所的最大冷熱量來進行設計的,而在實際應用中,冷熱負荷是變化的,制冷量不能跟隨系統實際負荷的變化而自動跳轉,其熱力工況的平衡均采用調節閥門或風門開度的方式來調節水量和風量,這種調節方式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在擋板或閥門的載流過程中,難以使中央空調的性能系數達到理想狀態。
2. 大量使用的空壓機、水泵等,也均是通過人工調節來滿足生產需求,而不是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自動調節,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電能,而且各種設備也不是運行在最佳使用狀態。
3. 由于中國電網整體技術相對落后,電網電壓的波動超過國際標準,電網電壓的升高不但增加了燈具耗電量,同時減少了燈具的使用壽命,特別是作為制造業,燈具的工作時間每天基本上都是14個小時以上甚至是24小時。
4. 各種沖壓、噴涂設備、空壓機印刷包裝等設備的啟動,產生大量的浪涌和瞬變;照明設備的整流器、生產流水線的變頻器、各種整流設備、UOS等非線性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3、5、7、11次等諧波。這些浪涌、瞬變和諧波導致電壓、電流波形畸變,嚴重影響供電系統安全,諸如電纜發熱、備用柴油機電機組無法正常投切,IT設備壽命下降,變壓器過早絕緣老化,補償電容柜投不上,甚至發生諧振燒毀,控制設備工作異常等問題。
5. 現場能源管理方式粗放,管理人員雖然有節能意識,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重點耗能設備的運行情況沒有進行數據記錄,可量化的指標少。
二、能源管理系統從以下方面解決電子廠能耗問題
1. 能源監管分析
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對生產過程全能源發生、轉換、存儲、使用等各環節的數據進行采集、加工、分析、處理、實現對能源計劃、能源實績、能源預測、能源質量與物料供應、能源平衡與生產調度等全方位的監管和綜合分析,結合能源消耗的統一生產調度、統一能源配給,將能源管理工作與生產管理進行初步融合,達到優化生產優化能耗的目的。
2. 電能質量及預警管理
通過對各變壓器、主要生產車間和主要用能系統的運行狀態、電能質量(功率因數、負載率、電流電壓)等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對運行狀態及電能質量出現異常的狀態進行預警,從而了解整個用電網絡的電力品質,幫助找到凈化整個配電系統,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減少用電設備安全隱患的方案。
3. 能源成本管理
能源成本管理模塊依據給定的公式,根據能源介質消耗量計算能源成本,并通過多種圖形化工具實現成本顯示,為了實現能源成本的對比,也可以利用能源成本管理提供的成本比較功能,實現指定查詢條件下的能源成本的對比。
4. 能源設備計量管理
根據生產管理的物料消耗模型,計算各種原料、燃料、材料的需求量以及從原料進廠至成品出廠各工序所需處理的物料量,作為確定工廠原料需求量、運輸量、庫存量和制定生產計劃的依據。
5. 能源計劃管理
按照從此生產計劃及能源消耗歷史數據、功能狀況編制能源供需計劃,指導能源系統按照供需計劃組織生產,按生產線提供所需要的能源量,供需計劃按照電力、煤等能源介質進行。能源計劃分為日計劃、月計劃以及年度計劃等。
包括能源的消耗、生產、消耗指標計劃。能源生產單位根據計劃進行能源生產,用能單位根據能源計劃合理組織生產,做好能耗的過程管理工作,減少能源浪費。
6. 能源實績管理
建立全系統KPI指標“對標”考核體系,針對能源管控熱電(即熱耗和電耗)問題,利用系統能源實績管理模塊將幫助管理者建立科學、合理的能源與生產管理指標體系。它能夠自動計算關鍵性能指標KPI,采用多維收據分析方法實現按照班組、設備等進行指標的分解和聚合,將原來以月、季、年為周期的KPI統計變成在線的實時統計,監視重點耗能設備的能效水平。
采用基準比對方法(橫向:各工藝段和班組、同類型設備等,縱向:歷史數據及趨勢),通過持續改進,總結、提煉全廠最佳生產實踐,在各工藝車間和班組之間實現知識共享,提高企業的績效和競爭力。
綜上所述,能源管理系統大數據平臺的能源績效管理模塊將有助于管理者建立科學合理的能源生產管理指標體系,深化精細化管理,通過能源管理體系的“對標”改進和持續改進,實現能源管理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將基本上為企業提高5%-10%節能空間,最終受益者將是企業自身的發展。
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更多了解請聯系我們:qq: 2151886938